请输入关键字
4.18国际古迹遗址日| 保护全人类共同文化遗产
历时三年精心养护,秦始皇帝陵两乘铜车马终“团圆”
2024-04-18



2024年418日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为《威尼斯宪章》60周年与时代挑战。《威尼斯宪章》发布于1964年,今年是其诞生60周年,宪章不仅是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始终遵循的导则,也一直是国际古迹遗址保护领域最重要的文件之一。

《威尼斯宪章》的宗旨精髓是坚守为全人类保护遗产的共同理念。文物古迹承载着灿烂的文明,是人类发展进步活的见证,它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自然演进的重要成果,也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宝贵财富,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是人类文明赓续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今年恰逢秦兵马俑考古发掘50周年,秦陵考古工作也已经持续了60余年,通过对陵园遗址进行了大量的考古调查和勘探工作,以及对出土珍贵文物的科技保护和陈列展示,为大家了解秦代政治、军事、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极大的推动了我们对中华文明的理解和认知。    

         

1978 年,在秦始皇帝陵西出土了两乘青铜车马, 结构完整,装饰华奂,雕塑精美,工艺精湛。秦代工匠运用高超的制作技艺,忠实仿真秦代真实车马制造,逼真地再现了秦始皇帝御用车马的原貌。铜车马中包含的信息资料和物化证据,对中国古代车马及相关物质文化的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被学界誉为“青铜之冠”、“世界车马史上的里程碑”。

2021年518日,秦陵二号铜车马搬进了新家,在新落成的秦始皇帝陵铜车马博物馆正式对观众开放。同时,秦陵博物院开展了对一号铜车马的保养维护工作。

      

2024年418日,在历时三年的精心保养维护工作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将秦陵一号铜车马搬迁至秦陵铜车马博物馆并安放在展柜中。至此,两乘秦陵铜车马终于一并在其出土地点面向公众展出。

三年期间,文物保护工作者对一号铜车马进行了系统地、全面地、科学地保养维护,以保障其在包装、运输和展陈中的稳定和安全。这项工作主要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对其进行科学认知,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一系列细致的诸如粘接、回贴、除锈等保养维护操作。本次保养维护期间还对秦始皇帝陵78LYL.3陪葬坑(铜车马坑)出土的木车车马器中的青铜器、金银器等部件进行了加工痕迹观察及初步成分分析,为研究秦代车马器的材质和工艺提供依据。

同时,为保障铜车马的安全稳定,在秦陵一号铜车马保养期间对铜车马博物馆的展厅环境进行了详细记录和分析研判,以提升和保障铜车马后续的保存环境的可靠性。

在科学分析方面,利用X光探伤技术准确的揭示了结构、焊接、修复痕迹及早期修复报告中未能体现或描述的细节;利用超景深显微拍照技术对特征病害及彩绘纹饰进行观察记录,揭示病害详情;利用X荧光面扫分析表面彩绘分布情况;利用对早年修复痕迹进行观察以判断其稳定性。对秦始皇帝陵78LYL.3陪葬坑出土彩绘木车车马器中的金银器、青铜器进行无损分析和加工工艺观察,结果表明这些器物呈现出铸造工艺特征,且经过了锉磨、打磨、抛光、焊接、钻孔、冲凿、錾刻等修整加工处理,银质器物的表面铸造缺陷有补缀痕迹,金银器表面有含义尚不明确的刻划符号等新的信息和结果。


X射线探伤分析

超景深显微拍照

X射线荧光光谱面扫描分析

木制车马器铸造痕迹显微分析

在保养修复方面,结合科学分析结果,对于秦陵一号铜车马面临的辔绳断裂等结构风险进行粘接处理,以确保其稳定性;对彩绘起翘部位进行及时回贴,防止其大面积脱落;对酥粉锈蚀部位进行彻底的清除,遏制病害发展,提高文物稳定性。

在预防性保护方面,通过对铜车马展厅的环境进行持续性监测与评估,结果显示在智能环境控制设备调控下,展柜的相对湿度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符合铜车马保存的环境条件。

秦陵铜车马博物馆目前包括序厅、三个展厅和观众互动区。向观众展示了铜车马的发掘、铜车马的风采以及铜车马上的兵器和车马器具,解读铜车马的性质用途、形制结构、雕塑艺术、彩绘纹饰、铸造技术等,全方位呈现铜车马的历史、文化、艺术、科技。并且通过历史影像和考古研究成果,以及铜车马发掘者袁仲一先生和铜车马修复者吴永琪先生的访谈,将铜车马的发现、发掘与修复的精彩故事呈现给观众。

重温《威尼斯宪章》,让我们愈发理解其历久弥新的价值,也愈发感受其空间维度超越国界的意义。让我们共同传续《威尼斯宪章》的丰富内涵,凝聚精神共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合作和共同行动,以应对遗产保护面临的严峻挑战,保护传承好全人类共同的珍贵遗产,让文化遗产成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文明之力。